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项目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 > 正文

老勾读城|遵循品牌发展规律,2000年不更名不迁址的成都让自己长成了所有城市羡慕的样子

发布日期:2020-02-26    作者:丁俊杰     来源: 丁俊杰看城市    编辑:孙崇辕     点击:

走过许多城,成都给我的感觉是特别的。它不同于北京,有着皇城骨子里的端庄和贵气;也不同于我的家乡东北那些大大小小的城,有着黑土地的粗犷和豁达;更不同于苏杭那种水乡独有的温婉娟秀。

成都是一座活在诗意中的城市,文人骚客历来都是不吝笔墨地讴歌和赞美成都;无论是李白笔下“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的锦绣成都,还是陆游回忆里“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的花园成都,亦或是张籍笔下“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的尚酒之都,都别有一番风情。今天我们重读这些诗词,仍然能体会、感知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之深厚。

曾听人说起,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们,最喜爱的饮品不是可乐,也不是啤酒,而是茶水。于是行走在古街上,我便随便推开一家挂着“茶馆”招牌的小店走进去,发现居然有演员正在表演川剧中大名鼎鼎的变脸。

热腾腾的茶上来,一小杯茶汤清亮微黄,杯中有茶叶正打着旋不断下降,品上一口,苦涩中带着淡淡的回香。本就喜茶的我,怎能负了这大好的光阴?!不禁一边品茗一边像蜀中人一样,慢下来享受这难得的休闲时光。或许,成都这种让任何人都能感到舒适和放松的能力,就是这座城最为特别的地方

要想形成品牌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要经历持续不断的打造,包括品牌的名称,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现在很多城市喜欢把自己的市名变来变去,(网上曾流传《改名失败的十大城市,哪个让人最无语?》一文,其中列举了包括黄山、西安、合肥等因改名而引|发争议最多的十座城市),变得不知所云,这不符合品牌的发展规律。

我的家乡原来叫浑江,后来改名成了白山。或许白山这个名字听起来比浑江更加高大上吧,但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从浑江走出来的人,即便浑江这个名字已经被改了很多年,我却依然对它念念不忘。反观成都,2000多年来旧人去,新人出,但她从未更改城名也不曾迁移城址,依然还是那个平静祥和、百花独媚的成都,这是她的难能可贵之处

作为中国城址未变的古老城市之一,成都的得名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日成都”。

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蓉城”这一名号便是源于后蜀王孟昶和他的爱妃花蕊夫人的动人爱情故事。古代成都人骨子里的浪瀆深情、温顺宽厚因为“蓉城”这一名字而保留到了今天,也写进了今日成都人的骨血中。

古代的“蜀”字读音为“du”,当时古蜀人称自己的都城(成都)为“dudu”, 也就是蜀都的意思,所以有学者认为,“成都”两字是中原人对蜀语的一种音译。

另外还有一种意见则认为:古代蜀地蚕丛氏发明了城塘,因而蚕丛这支部落又被称做。崇墉”。随着朝代的更迭,到古蜀国开明王朝时,其部族仍称“崇庸”或“庸成”,简称为“成”;而“都”的意思无外乎“人之所聚亦曰都”,所以就称开明王朝的首都为“成都”了。

不管究竟源自哪种说法,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蜀国在古代就已经是非常富饶的国家。素来被誉为“天府之国”“蜀中江南”的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两千多年的时光,使成都在积淀了深厚的、可传承的天府文化之外,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市民文化

城市是“人的聚集地”,城市形象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于城市之中诸多要素的反映。就像人们提到成都,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它安逸、休闲的城市氛围,以及成都人知足常乐、热爱生活的特质。成都人的性格赋予了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人情味和宜居性。而这座城市之所以具有极高的品牌辨识度,是与成都向来注重自身城市形象建设分不开的

历史中的成都城市形象可谓是五光十色。就物产珍稀富饶来说,她被人们誉为“天府之国”。夏秋之交, 再次来到府河源头,我站在这里,望着滔滔雪山水形成的河流,成都的母亲河,心下暗自思量“天府之国”的来源应该也与此有关吧。

从农耕经济发达的产业特色来看,她得到了“锦官城”的雅名;从此间无数才子佳人充满个性的轶事传说来总结,她留下了“凤求凰”“蓉城”等浪漫名号;从重视教育、人才辈出的特点看,“巴出将,蜀出相”总结可谓精准无误。

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预言:物质财富的满足让人们转而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到2015年,人们将进入“休闲时代”。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将成为中国休闲时代来临的标志。

作为一个先行者,成都早在2003年就前瞻性地提出了着重发展旅游休闲业、会展经济和创意经济等第三产业,将休闲产业作为巨大推力,走“西部之心·魅力之都”与“休闲之都”的个性化、差异化城市发展之路。同年,成都邀请张艺谋执导城市宣传片,借助宣传片让全中国了解成都的休闲魅力,一句广告宣传语“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更是成为流行至今、最为贴切的成都口号

一座城市想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大力实现城市形象的提升和优化。2008年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不仅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也给天府之国的美誉带来了一些歧义和疑问。为了尽快降低汶川大地震后人们对成都产生的不安全感,以及表达对于外界对成都无私帮助的感恩之心,成都市政府成立了“成都城市形象提升协调小组”,精心策划并推出了-系列城市形象重塑的营销活动。

此次成都震后的城市营销和危机公关,被看作是城市形象塑造和品牌传播的一个典范,凭借“震后城市形象提升整合推广案”,成都市政府还成为第一个荣获“中国艾菲奖”形象类金奖的地方政府。

城市营销专家刘彦平对此评价:成都的城市品牌形象,经过天灾的考验愈显其实力与风采,世人再度认识到成都依然是一个值得旅游和观光的地方,依然是中国西部的门户,拥有无限的机遇,一句话,成都仍然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城市形象的传播研究是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传播如果缺位,再好的形象也无从让人知晓

2011年,为了拓展成都城市品牌海外营销,成都将城市形象宣传片搬到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幕上,成为国内首个在国外投放宣传片的城市,这一举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可以说,成都的城市营销意识已经走在了中国城市的前列。

这部城市宣传片的主角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符合西方社会认同度较高的人与宠物共处的观念,同时由于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活动引起的国际关注热度未消,可以形成借势营销,可谓是大获丰收,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了这座漂亮的西部城市竟然就是熊猫的故乡。

抛开“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中引以为傲的自然资源不谈,成都的经济贸易也非常发达。公元前400年左右,巴蜀商人就开始以成都为起点,利用金沙江发达的水运,将丝织品、茶叶等商品运到昆明和滇越国等地。在此与印度、缅甸的商人贸易互通。再转卖到大夏,开辟出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落地成都,在保留了熊猫、川剧、蜀绣、美食等文化符号的同时,又为成都增加了《财富》杂志、领事馆、交子纸币、企业代表等经济符号,成功对外展示了成都的投资优势,塑造了“财富之城,成功之都”的城市名片与投资形象。至此,成都城市形象又一次完成了重大突破。

2015年12月,为见证成都城市形象点滴之间的新变化,《成都商报》及旗下新媒体平台发起了“成都十大城市新名片”评选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和10天的线上投票活动,最终市民们票选出了“成都十大城市新名片”。这十大新名片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心中的成都城市形象,反映了公众对成都这座城市由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武侯祠”“金沙遗址”的当选表明了人们对成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认可;“太古里”“春熙路”“环球中心”的当选体现着人们对成都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看重;“天府国际机场”的当选象征着成都的交通便捷;“李伯清”的当选彰显着成都的幽默风趣、世俗化;“蓝光BRC”的当选展示着成都本土企业的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菁蓉汇”的当选体现着成都的求贤若渴,政策开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当选体现着成都的医疗、教育事业的发达。这十张新名片共同展示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现代感与传统性和谐交融的成都形象

一座城市的文化代表了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人文根基,而一种城市文化拥有了品牌则意味着此种城市文化得到了社会与民众的认同,从而令它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具有了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产生了真正的品牌价值。塑造城市文化品牌需要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文化气质融入品牌,令城市文化具有品牌辨识度

如今,成都明确了新时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战略,向市民和社会各界清晰描绘了成都的发展愿景。以“三城三都”建设为路径,构建成都形象国际传播的产业推动模式,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通过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推广天府文化。

文化对于城市而言,既是实力和形象,更是内核和灵魂。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精神,决定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牌。天府文化是成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天府文化就是创造成都的城市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塑造崇德尚善氛围,增强城市发展动力,从而提升成都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引领成都走向世界。

几杯清茶下肚,成都由古至今的城市形象也在脑海中一一掠过,每一个形象都是鲜明而丰富的,这是成都历任城市管理者和成都人共同塑造的成果。成都城市形象塑造的成功固然有其可借鉴性,但切忌盲目跟随。城市形象定位的丰富多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卖点,吸引公众注意力;又可能带来痛点,使公众无法抓住重点,形象定位太多最后反而失去特色;并且一旦其中一处形象定位运作得不好,便容易给城市整体的形象引来非议、使其蒙受冲击,阻碍城市形象的传播与提升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