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正文

以文化的底色,渲染一座城市的图景

发布日期:2020-07-04    作者:     来源: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编辑:陈双宇     点击:

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我国城市发展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各地践行城市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在93个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区)中,就有许多城市正处于转型发展进程中。

人们常说,文化塑造了一座城市的气质。而从中部地区行走归来,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构成一座座城市精神底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呈现的不容小觑的力量。

安徽铜陵,一座以铜而兴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该市铜产业产值一度撑起全市九成的经济总量。然而,“资源饭”并不是常吃常有,2009年,铜陵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势在必行。关停铜矿、关闭冶炼厂、实施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发展新兴产业……在铜陵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没有被忽略。几乎每天都会去铜陵滨江生态公园阅读点“打卡”看书的大学生桂智仍记得,这片地方在他儿时曾经是连片的厂房、成排的烟囱,江滩上是货场、煤场、矿石场、沙场。从“工业走廊”到“城市书房”,这样的转型让桂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的书香氛围和文化品位。

近年来,湖南长沙更多地将目光投注在加快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上。“供给引导消费,创新驱动发展”是长沙经过实践探索出的文化消费推进模式,而其中公共文化服务对文化市场消费的助力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充分发挥,群众的文化消费潜力被激发,文化消费新风尚逐渐形成。曾先后在北京、浙江工作过的湖北男孩徐魏原本以为长沙也只是他生活中的一个“驿站”,可工作两年后他留了下来。在他眼里,长沙人会玩,也活得轻松自在,因为在这里获取和享受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机会非常多。

在湖北宜昌,文旅融合正在成为破题乡村振兴、推进城市转型的实践路径。这里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能够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宜昌夷陵区龙泉镇青龙村的老汉付保科平时喜欢吹唢呐、舞狮,自从村里旅游人气越来越旺,他的这些爱好竟成了为游客展示服务的重磅节目。老人说,来看的人越多,他表演起来就越起劲儿。

现代城市的建设很容易千篇一律,如何塑造一座城市独有的个性?用什么来衡量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这三座城市给出的答案是居民的内心感受,是他们所认同的精神价值与追求。当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城市里的“网红”建筑,当内容丰富、常办常新的公共文化活动成为市民休闲的一种选择,一座城市就会在不经意间呈现出独特的气质和面貌。

在城市转型和发展的进程中,正是有品质的文化服务供给,对人的主体地位和文化权益的充分尊重,以实现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获得感为落脚点的城市发展取向,滋养着一座座城市的气质,塑造着一座座城市的精神,连结着一座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也正因如此,长江之畔,碧水东流,千年文脉在时代发展中绵延不休。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