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正文

光州,一座努力成为“文化艺术之都”的城市

发布日期:2020-09-20    作者:     来源: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编辑:陈双宇     点击:

去年五月,作者系广山来到光州,探索了这座位于韩国西南部的城市。它的名气虽然没有首尔、釜山响亮,但似乎也正在摆脱自己“不被重视”的命运,朝着新的方向努力前进。

光州,位于韩国西南部全罗南道,全称为“光州广域市”,是韩国西南部地区最大的城市。虽说是西南部最大,但人口也仅有150余万。从首尔坐火车南下,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光州松汀站。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光州一直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韩国的“文化艺术之都”。1995年光州首次举办了世界性的美术活动——“光州国际美术双年展”,并持续至今年。现如今,走在光州的大街上,随处可以发现各种街头艺术。但显然光州的文化艺术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我决定四处转转,去寻找能说服我这里是“艺术之都”的理由。

松汀站是光州最大的交通枢纽,但规模放到中国可能只算个乡镇火车站,站外的街景亦与国内十分相似,如果没有路边写着韩语的店铺招牌,可能恍惚间会以为自己来到了中国北方的一座小城。从松汀站出发,乘坐市内唯一的地铁1号线,经过12个站点便可到达文化殿堂站。出站步行10多分钟,便来到了我此行的第一站:杨林洞企鹅村。

起初韩国朋友说要带我去企鹅村时,我天真地以为这是一个以企鹅为主题文化的观光村,然而到了后才发现,这里竟然只是一个居民社区,只是这个社区有些“特别”。

朝鲜日据时期,西方的传教士来到杨林洞设立了教会、学校和医院,并兴建了许多西式的建筑。后来几经时代的更迭与巨变,这些建筑“幸存”了下来,杨林洞借此成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街区。企鹅村的前身并没有什么出众的特色,只是杨树洞里的一片居民区。

2013年,一位自称“村长” 的老人金东均别出心裁,开始利用各种旧物件装饰街道和住宅外墙。其他居民也开始纷纷效仿,将各自拥有的旧物件拿了出来。五颜六色的装饰物遍布社区,渐渐地形成了规模。因为金老先生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被人们称为 “企鹅大叔”,社区也因此被称作“企鹅村”。

企鹅村面积不大,如果不停留,从头到尾绕上一圈的话只需要5分钟。但那些装饰在街道上、屋顶上、墙壁上的各种旧物实在太别具一格,充满了韩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复古气息。旧海报、旧时钟、旧摆件,以及各种废品制作而成的工艺品……一路上,你总会被各种亮点吸引,频频驻足,拍一通照片才能结束。只不过令我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具备“网红气质”的景点并没有被过度的商业开发。社区里只有三三两两的几家店铺,大多数房屋门窗紧闭,怎么看都只是普通人的住家。与其他热门景区相较,这里到访的游客也不多,至少不会看到摩肩接踵的拥挤人流。

离企鹅村不远处有一个“社稷公园”,因为可以俯瞰光州城景,成了本地人经常推荐的私房景点。社稷公园坐落在一个小山丘上,据说这里曾叫做“社稷坛”,过去皇帝为祈求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上世纪60年代末,因为社稷动物园的建立,社稷坛曾被移除,直到1993年才重新恢复。

如果想“一览众山小”,需要登上园内一座高13.7米的螺旋形建筑,抵达社稷公园的展望台。站在展望台上放眼望去,整个光州市景尽收眼底——城市的最外缘群山环绕,接着z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现代化高层公寓,近处则是一片高矮不一、朝向各异的小楼。鲜明的对比十分有趣,仿佛在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沿着小路回到最初的地铁站,离ACC就不远了。ACC全称为“A Window of Asian Culture Facing the World”,中文名叫做“韩国国立亚洲文化艺术殿堂”。名字起得气派,心中自然对它多了一点期待。文化艺术殿堂占地13万5千平方米,内部主要设施全部建在地下,由文化信息院、文化创造院、亚洲艺术剧场、民主和平交流院、儿童文化院共5栋建筑组成,整个文化艺术殿堂由韩国建筑师禹圭昇以“光之林”为主题打造,历经10年,于2015年才正式竣工。

虽然殿堂纵深达25米,90%的主体空间都在地下,但从入口处慢慢进入,完全没有让人感觉到黑暗。那是因为天花板上设置有70多扇窗户,解决了光的问题。另外,去的时候也正赶上韩国的节假日,殿堂外搭起了各种活动展台,聚集了许多家长和孩子,一片欢声笑语。可走进内部,会发现嬉闹声并没有打扰到展厅里的宁静,隔音效果非常好。不过因为文化艺术殿堂实在太大,迫于时间有限,我只去了两个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信息院与文化创造院。

文化信息院主要展示亚洲各国的艺术文化资料。这里既有保存在玻璃展柜中的珍贵文献,也有可供随手翻阅的档案,不同展区间还穿插有影像资料滚动播放,风格各异的各国音乐随时可以收听。与展厅相连的是图书馆里堆满了不同语言的艺术文化书籍,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设计风格的座椅。一些游客直接躺在座椅上小憩,竟也丝毫也没有任何违和感。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管理员并不会去打扰这些游客的“清梦”,阳光透过玻璃洒向大厅,照得人暖洋洋,看来确实是一个适合养精蓄锐的好地方。

文化创造院与文化信息院连为一体,顺着连走通道几分钟便能找到。这里不仅有结合人文、艺术、尖端科技的内容创作空间,还有不同种类的展览厅。去的时候正巧赶上“咖啡社会”的展览,不但免费入场,还可以亲自体验各种互动装置,远超出了我之前的期待。文化创造院的屋顶也别有洞天,整个屋顶设计成了“广场”的样子,上面铺满草坪,为每个停留在这儿的人都创造了一片绝佳的休憩场所。

光州不大,几处景点一两天就可逛完。这里看不到首尔繁忙紧张的生活节奏,也没有釜山独特的港口气质。归功于这些可以随时到访的休闲去处,光州人的生活节奏也不紧不慢。

不过,城市的文化艺术气质不仅仅体现在完备的设施与频繁的活动,更在于如何将文化与艺术渗透到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而我看到了光州为成为“文化艺术之都”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感受到它未来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这种潜在的文化软实力可能需要长年累月的不断累积才会呈现出来,也因为种种的可能性,开始对它有了新的期待。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