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城市文化 > 正文

文化塑造城市——来自巴黎的经验

发布日期:2020-04-30    作者:王逸文     来源: 杭州城研中心    编辑:徐嘉琳     点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每一方土壤、每一条街道、每一块街区都蕴藏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世代交替,我们在遗址古迹、历史街区、传统建筑中可以窥探城市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这些经过岁月洗礼却没有湮没的城市文化,印证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它们展示着城市的底蕴与风采,呈现出独特的“城市名片”。文化塑造着城市,找到城市自己的文化才能保持特有的城市风貌与内涵,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市民的认同感与积极性参与城市建设。

巴黎,法国首都,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与东京、纽约、伦敦、香港并称五大国际大都市,更为著名的是被称为浪漫、时尚、艺术、文化之都。

一、文化与城市轴线发展

1853年奥斯曼制定了巴黎现代城市规划方案,后被认为是巴黎进入“现代城市”的标志。在经历传染病、工业革命、旧城改造后,巴黎仍保存着大量的文化遗产,整体呈现出中心集聚向外围扩散的趋势,从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博物馆、电影院、剧院、歌舞厅、公共图书馆各种文化空间就可见一斑。巴黎的起源最早追溯到西岱岛(Ile de la Cité),后以塞纳河为轴线形成了以东西和南北两条线的交通主线,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就在西岱岛上,而两岸有闻名于世的收藏者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绘画与雕刻的卢浮宫、巴黎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被誉为“欧洲最美博物馆”的奥赛博物馆、集合现代文化与多元交流的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等。实际上这些场馆设施大多在二战后,由法国的历任总统在任期内完成一项巴黎的公共文化设施工程建设,比如蓬皮杜修建的现代艺术中心,密特朗修建了巴士底歌剧院和国家图书馆,希拉克修建了原始艺术博物馆等。而在这些文化建筑和设施中的塞纳河就发挥着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娱乐性的、生活性的多重的文化功能,以历史建筑物为主题的城市主轴线,从而形成左岸和右岸设施集聚区。从城市选址到中世纪的发展再到奥斯曼的改建都是围绕巴黎传统中轴线为基础的,新城区的建设也是对传统轴线的延伸,甚至巴黎未来城市规划也提出了对中轴线的继续延伸。沿河流轴线发展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文化空间,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重叠,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享受,地域性的文化打造了巴黎的文化品牌,构成了鲜明的城市形象,城市的轴线发展促进形成了有序的城市规划。

二、文化功能分区与城市活力培育

文化因素在巴黎城市更新中成为了主要的驱动因素。工业化时代衰退的内城往往就是历史文化建筑的集聚区域,这些历史遗产为巴黎日后的文化设施集聚提供了空间。在巴黎市区,75% 的建筑建于1914年前,85% 的建筑建于1975年前,受到保护的古建筑有3816座,法定保护区的面积达到全市用地的 90%。由此,巴黎的城市空间主要以历史文化空间为主要布局,辅之以教育文化空间、创意文化空间、生态文化空间和商业文化空间等。其中,城市文化空间格局是承载文化资源的各层次城市空间与城市整体发展框架的耦合,各层次城市文化空间主要包括各级各类文化服务设施空间、文化遗产资源、教育文化机构、文化产业空间、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将具有类似文化功能的空间进行规划聚集,形成功能互补的完整城市空间布局。巴黎市政府一面维修古建筑,一面利用重新开发物质遗产将历史文化空间还与市民。通过将过度商业化或废弃的车站、花园、街道等进行改造,向公众开放,并由政府资助国外艺术家到巴黎进行创作交流,提供低租金工作室成立专业艺术管理机构,邀请艺术家接头创作,培育出创意文化空间。随处可见的地铁表演者、街道上的艺术家、博物馆里的创作者,例如还有每年十月第一个周六举办的不眠夜活动,邀请市民享受夜晚巴黎,城市交通通宵运营保障市民出行,博物馆、画廊等会免费开放,独立艺术家们会自行举办活动,各个街区街道都会有行为艺术表演,这种自由多元的文化创作交流氛围,使城市空间更具有吸引力与活力。

三、文化配套设施与城市形象塑造

文化不仅塑造城市,还要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文化需求。文化配套设施的协调安排,致力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才能挖掘出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巴黎的历史街区中的公共文化设施更新改造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如1980年代开始进行的卢浮宫综合改造工程、2006年进行的橘园美术馆、装饰艺术博物馆等改造工程。根据2015年大巴黎地区文化设施数据,大巴黎地区的文化设施总量和密度极高,其中,图书馆密度达到1.11k m2/馆,在小巴黎地区高达0.34k m2/馆,外围三省也达到1.76k m2/馆。此外,大巴黎地区的文化展演设施密度更高,达0.6k m2/馆。其中,小巴黎高达0.1k m2/馆,相当于约300m服务半径内就有一处文化展演设施如博物馆、歌剧院、画廊、会议中心、礼堂等,而外围三省则为1.7k m2/馆。相比之下,博物馆、歌剧院和画廊等设施密度明显高于会议中心、礼堂等设施,充分体现了“艺术之都”的特点。从文化设施的数量上来看,巴黎拥有1047个公共图书馆、836个电影院、297处博物馆、电影节190个,其设施总量之大,呈现出局部集中而又整体分散的布局。从文化设施种类来说,虽与其他城市有相同之处,但文化特征却各有千秋。在巴黎,有建筑、绘画、雕塑,有时装、礼节、思想碰撞,所有人都能低门槛获取文化资源,鼓励公众阅读、创作、欣赏。城市的包容与分享的氛围使得无论来自哪个国家的公民都能很好融入巴黎,外来人员的融入进而又促进城市的多元化,塑造了城市平等和谐发展的形象。

世界上没有两座“巴黎”,是因为巴黎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并擅于利用形成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巴黎给予我们城市建设的启示有如下几点:挖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将城市规划与城市轴线相结合,以城市轴线形成独特城市景观,延续城市的文脉;重视发挥文化空间规划在城市功能布局布局中的作用,将古迹和现代文化设施的相互交融,在公共空间注入文化元素,利用改造公共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设施的密度和人群覆盖度,了解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主要从城市规划中加强区域文化规划,保证文化资源的平等有序分配。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拥有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每座城市充分挖掘自己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才能塑造出鲜明而又有活力的城市面貌。城市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延续,要寻找属于城市自己的文化发展路径,以文化塑造城市。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