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热点评论 > 正文

创意城市系列 再现釜山城市精神

发布日期:2020-01-29    作者:宇宙珍奶     来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    编辑:刘瑞祥     点击:

经历了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后,城市空间通过各种城市发展项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面对新的形势,世界各地的传统的城市发展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瓶颈。“经济结构正在从以制造业为中心向知识社会转移,非雇佣方式的经济增长正在成为常态”(金滢均 金惠玟,2019)就业减少的同时加剧了穷人的失业状况。长期以来,大量资本的流入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不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老城和新城之间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城市正在加速衰落,城市血脉急需更新换代。釜山因此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创意元素,在K-pop、数字经济、投资等基础上不断充实自身文化软实力。同时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继续发展海洋经济,让城市的价值不再局限于物流运输等传统工业,逐步向亚太中心海洋城市升级转型。同时提高市民生活的质量,让市民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并获得幸福感。

和世界上大多沿海城市一样,釜山的开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动的、非自发的。1592年后,釜山被日本人侵入并沦为日本殖民地,1607年战争以后恢复了外交关系,釜山并得以重建。1876年,釜山成为朝鲜第一个港口。1910以后,朝鲜被日本吞并,釜山成为日本殖民地城市,城市中心成为商阜。“这个城市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文化上都种下了复杂多样性的种子(金滢均 金惠玟,2019)。”百年后,作为东北亚最大的枢纽港,釜山的自我修复和城市更新不单一属于“创意城市”的范畴,更昭示着港口城市转型发展的多样性空间和前景。

作为港口经济的代表城市,传统行业的没落和全球经济的低迷促使釜山城市转型迫在眉睫。“空间层面的生态复兴和城市内涵建设层面的文化复兴,以及创意城市的创建,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根本任务(金滢均 金惠玟,2019)。”城市更新传统三种方式——推倒重建;综合整治修缮;保留建筑主体,改变功能(赵娅敏,2013)已不适用。物理空间的变化某种程度来说依然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城市更新的两大类分别为:一是环境空间上的更新,二是社会生活的更新。奥斯曼的巴黎模式、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泰勒的卫星城、简·雅各布斯的“街道理论”和芒福德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都充分论证了一个城市的“生与死”不仅仅在于金钱和财富,更多的还有一种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与西方城市不同的是,长期以来,韩国政府主导城市的开发。虽然保证了城市化进程的效率,也确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但其负面效果是加剧了环境恶化和贫富差距。“对于工业化带来的副作用,一直通过全面再开发(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以资产为主导的城市复兴来抵消(金滢均 金惠玟,2019)。”

由地方政府主导和财政投资为主的传统方式已然落伍,变得越来越没有效率。城市更新需要从内而外、从下至上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将地区原生的、具有原真性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充分挖掘,才能更有效率的进行更新建设。韩国目前“难以形成以民间主导的社会资本为主的推进体系”,而之前作为推动者的政府则转换角色,成为城市更新的支持者和护航者。

釜山市的更新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创造性地复活社会包容。如釜山市实施的山腹道路复兴、打造幸福社区等项目,就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包容性民生战略的一部分。第二是社会扩散型 (social diffusion)创造性的复兴。旨在促进创意阶层的扩散。如“江东圈创造性城市建设”项目、“斟蛮创意文化村建设”项目、“艺术想象村建设”项目、“文化艺术地区”(老城中心创作空间,Totatoga)等项目(金滢均 金惠玟,2019)。

城市更新不是单纯的空间开发与改造,也不是通过资本注入就可以实现的。“城市更新决定了整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内涵”(赵娅敏,2013),这其中混杂着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规划学等诸多学科,概念错综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带给青岛的启示与经验:“对于落后的传统工业区,首先要进行空间、环境层面的复兴和进行社会维系、历史文化保存层面的文化复兴;其次,是进行提高居民福祉、振兴社区商业等一系列包括生活层面的城市复兴。这样的城市复兴的全过程,既是城市发展的模式,也是手段和方法,与创造性城市的战略紧密相关(金滢均 金惠玟,2019)。”最新数据显示“青岛港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青岛成功比肩釜山,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第一次进入了“双雄”时代。 同釜山一样,不仅要做物流航运的龙头,更要将强劲的港口经济与旅游经济相结合,从生产性空间转型为消费性空间。如针对老港区的改造,不仅要从物理层面,也要从社会和文化层面进行更新。积极调动周边社区和居民的参与性,让大港文化真正融入市民,成为新青岛的象征。同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联姻,将更多的权利过渡给街道、社区、邻里和企业、机构等团体及个人,通过各式各样的文化创意的活动和实践来对空间和环境进行从下到上的自我修复和更新,更具有人文关怀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金滢均 金惠玟 《再现釜山城市精神的山腹道路复兴项目》

赵娅敏 《上海与釜山城市更新改造模式对比研究》

中新网新闻 《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港口集装箱2000万“梯队”》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