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单纯的景点观光已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这也对文旅特色小镇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丰富消费者的文化体验,让小镇更有文化味儿、更吸引游客?如何让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可以更有诗意?
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旅游实现的。
旅游产业发展到今天应当脱离仅仅注重风景观光的初级阶段,转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业,不论是故宫、天坛、兵马俑等传统旅游资源,还是主题公园等新兴资源,包括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如何利用当下的智能科技手段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文化旅游者更注重文化体验,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集体文化记忆转化为场景、故事、体验项目等,引发游客的文化共鸣,促使“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
数字科技与古老文物有机结合,涌现出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一批精品之作,游客可以通过观赏多媒体文化节目、体验虚拟漫游与文物交流互动;各地不少博物馆、文化景点,纷纷通过沉浸式体验技术的应用,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活”的历史。
2019年5月24日,第四届中国文旅产业巅峰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新融合·新科技·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文旅融合发展、创新科技体验、产业赋能升级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对话。
在颁奖典礼上,“一部手机游甘肃”荣获文化和旅游产业年度突出贡献奖。这款线上产品,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用户价值,打造让群众省心、安心、放心的旅游服务体系,推进甘肃文化旅游跨入智慧时代。
看来,利用数字科技手段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只有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优势互补,才能破除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现象,开创优质文旅特色小镇持续涌现的新局面。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当前,全国文旅特色小镇的特征已从单一的主题公园、度假地产转向了“休闲旅游+”,而吸引人群的新方式是如何在属地文化中生长出差异性。
在“休闲旅游+”的过程中,更要创造紧扣定位的高品质的审美以及“文化归属感”。
总之,要想实现文旅深度融合,需要超前的创新意识,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更多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者感兴趣的元素,贯穿于吃、住、赏、玩、购等各个环节,并体现在文旅特色小镇的方方面面。
比如一些文旅小镇的特色演艺活动,就是文旅融合新业态迅速发展的典型。
面向新时代,文旅特色小镇的打造应该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拥抱与引领变革,积极推动人文、科技等新元素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落到实处。
综上,所谓文旅特色小镇,是以文化旅游融合为依托,以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提炼为核心,以创意和再生设计为手段,对属地特色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关联性资源进行一体化深度整合后,以系统化的特色文化标识为指向而构建的文化、生态、生活、产业有机融合的生态型空间体系。
文旅特色小镇的最高境界,是让城里人体验到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因此,一定要突出特色、整体规划,滚动开发、梯次建设,要协调好出政绩和慢工出细活的关系。
要尊重现有村落格局,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条件,避免大拆大建;
综合考虑整治项目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避免急功近利;
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延续特色景观与传统风貌,避免贪大求洋;
政府统筹引导,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避免大包大揽。
实现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与当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创新融合,以智能技术引领文旅特色小镇的持续发展。
文旅特色小镇不能一蹴而就,要在保证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再结合智能科技,真正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小镇,让多样化的文旅特色小镇逐渐走向大众,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