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项目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 > 正文

“喧嚣与宁静”中如何留住城市之魂?

发布日期:2020-01-21    作者:金雨潇 李雯雯     来源: 凤凰空间    编辑:孙崇辕     点击: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因为这种独特性,所以你记住了这是北京,那是南京、还有西安、成都……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凝聚点,它们经过多年岁月的积淀,早就成了城市发展轨迹的记录者。如今,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隐藏在繁华喧嚣的市井,在高楼大厦的背后,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气息,守着一方的宁静。然而,宁静不代表着沉寂。历史文化街区需要重新迸发出活力,但又要拒绝过度的经济开发以及同质化的改造,两者的矛盾需要如何平衡?或许以下几个案例能给你带来些感悟。

一、成都宽窄巷子:再现老成都的生活韵味

成都宽窄巷子由三条东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是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老式街道之间的院落组成。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区内,由于城市发展和人口涌入,改造前的宽窄巷子环境十分脏乱。

经过修建性详细规划、传统院落建筑测绘、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招商策划,宽窄巷子于2008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正式开街亮相。现在宽窄巷子已经成为成都市的城市客厅,成为体验最成都传统文化的代表。


1. 定位清晰准确

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街分别有自己的定位。

宽巷子代表的是老成都的闲生活,展现了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窄巷子代表的是老成都的慢生活,弥漫着静谧雅致的生活气息。井巷子代表的是成都人的新生活,营造了开放、多元、动感的消费空间。

2. 院落式的情怀空间

宽窄巷子中的院落众多,院落文化在改造设计过程中得到了重现。在修复设计之初,就对宽窄巷子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

3. 修旧如旧,落架重修

古建筑遵循“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还原历史面貌。古老的门头和脊饰保存下来,使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二、上海田子坊:自下而上的可持续发展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打浦桥地区。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此后又对废弃的街道工厂、仓库,以及石库门里弄进行了一定的改造设计,引入了创意产业园区的新理念,并将此地正式命名为“田子坊”。

1. 引入创意产业园区的理念

田子坊内有很多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弄堂厂房,经装修改造后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工作室和展览空间。一些传统的民居建筑和原法国移民建造的西式洋房也被翻新设计后成为了各种精致的商铺。

2. 保留石库门建筑的特色

石库门建筑兼具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和西方建筑的韵味。前楼、厢房、老虎窗、山墙及装饰,以及弄堂口上方的过街楼等都是石库门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特征,在改造过程中,这些特色被保留了下来。

3. 自下而上的参与模式

田子坊改造采取的是一种居民占主导地位的自下而上的运作模式,这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居民对田子坊保护及改造的积极性。在田子坊的西北部,仍保留了一些民居,仍有居民在此生活,居民的参与性一直存在。

三、广州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揭盖复涌后的重生

荔枝湾位于广州老城区西关的腹地,毗邻珠江,是西关五宝、粤剧曲艺等岭南文化的荟萃之地,广州的荔湾区就得名于此。荔枝湾就是其核心区的一脉河涌,有小秦淮岭南第一胜景之誉。

随着城市发展,20 世纪70 年代,荔湾涌因为工业、生活污水的汇集变成了臭水沟,因而也逃脱不了掩盖成暗渠的命运。老广州人只有从荔枝湾路的名称上才依稀回忆起她昔日的旧貌。

在一系列的整饰工程之后,重新打造出了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风情画。

1. 揭盖复涌,还原岭南水乡面貌

通过截污、清淤、引活水的形式与荔湾湖实现了内循环,保证了河道的水质。新建了4座古式桥,新增绿化面积1.7 万平方米,原先开在荔湾路上的荔湾湖公园东门,也改成了河埠的形式。

2. 形成岭南西关文化博览园

荔枝湾一带不仅是岭南水乡风情的典型代表, 更蕴藏了千年的西关文化精髓。这里有仁威庙、文塔、荔湾博物馆、蒋光鼐故居、小画舫斋、海山仙馆、陈廉伯故居、梁家祠及西关大屋等历史遗迹,串联形成了岭南西关文化博览园,别具浓厚的人文气息与高雅生活艺术气息。

3. 整饰修缮西关民居

河涌边的西关民居经过一番整饰修缮,现代气息与古朴质感交集,展现着一派浓郁的西关风情。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