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青岛经济亮点述评|青岛外贸进出口:增量提质

发布日期:2020-02-25    作者:     来源:     编辑:张迪     点击:

青岛外贸进出口:增量提质

青岛,靠港而生,因贸而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青岛外贸在2019年交出了亮眼“答卷”。市商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累计进出口5925.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增长11.2%,增速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超全国四个直辖市,列五个计划单列市之首;进出口总值占全省29%,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4.1%。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以《青岛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为指引,青岛以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为目标,抢抓“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际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战略机遇,突破航运、贸易、金融之间的行业壁垒和部门职能分割,打好了提升贸易集聚能力这场“硬仗”。青岛外贸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新兴业态不断拔节吐蕊,呈现增量提质的发展态势。

韧: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去年11月的第126届广交会上,专注于画材画具生产的青岛好乐星创意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际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司70%的产品都是对外出口,为了在国际市场“稳住脚”,他们特意通过聘请设计师、研发新产品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确保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同质化产品竞争中胜出。

在青岛,像好乐星这样的外贸企业不在少数,它们通过品牌、技术等实现质量型生长,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它们的推动下,青岛外贸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发展韧劲十足,传统对外贸易正加速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

2019年5月20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出口新加坡的无人驾驶地铁车辆在青岛港装船发运。

如今,位于“微笑曲线”底部的加工贸易在青岛的比重逐渐降低。去年,青岛加工贸易进出口1168.5亿元,下降3.7%,占比已从历史高峰时期的六成左右下滑至不到20%。与之相对的,更能代表“青岛制造”国际竞争力的一般贸易主导作用继续强化。去年,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超3734亿元,增长12.2%,占比达63%。这“一减一增”之间,反映的是青岛外贸结构的不断优化。其中,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进出口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去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444.9亿元,占出口总值42.4%。

结构优化还体现在贸易主体上。去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1.8%,占全市进出口比重达六成。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青岛外贸绝对的主力。

结构的优化更体现在贸易对象上。针对中美经贸摩擦这一现实困难,青岛在“稳”美国市场的同时,推动贸易对象多元化,开拓新市场。去年,市商务局组织了1553家青岛企业前往29个国家参加了175场展会,市场拓展成效斐然。青岛“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全球贸易合作伙伴已达225个。去年,我市对日本、韩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7.4%、1.8%和5.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0%,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增长17%,对东盟出口增长40.2%。欧盟、东盟进出口更是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我市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崛起

青岛外贸逆势飞扬还缘于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崛起。

去年7月24日,一架空客H135直升机在青岛完成大部件组装生产后下线,随后办理海关通关手续进入出口监管仓库。这是空中客车直升机(青岛)有限公司首架在国内加工贸易项下完成大部件组装生产的H135直升机。在“保税仓库+加工贸易+出口监管仓库”海关保税监管模式下,该直升机全过程保税监管,且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缩短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青岛的外贸发展中,这样的创新之举层出不穷,诸多外贸新业态也因此得以快速生长。

炙手可热的跨境电商在青岛“扎堆”发展。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通过开展“先入区后报关”“货物拼箱及同仓存储”等创新监管措施,吸引唯品会、网易考拉、菜鸟网络、京东海囤全球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落户并开展业务。市商务部门组织28家企业在美国、日韩、东南亚及非洲等2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49个公共海外仓,仓储总面积超过21万平方米。全年青岛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484.32亿元,增长41.4%。

与此同时,青岛还全力培育青岛外贸服务平台,以帮助中小外贸企业扩大海外市场、提高外贸出口能力。目前,已陆续培育了海贸云商、新华锦锦贸通、信贸环球、中港仓储、新锐化学等重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搭建了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平台。以海贸云商平台为例,成立以来储备的企业客户超过4000家,供应链企业超过300家,海外采购商超过1300家,将“中国制造”出口到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外贸新业态不断突破。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海关总署批复,去年全年完成保税备货一线入区超2亿元;青岛港与伊藤忠等国际知名贸易机构合作,开展铁矿石保税混矿贸易,实现贸易额86.6亿元;开启国际原油生产商保税现货原油交易“直销”模式,青岛去年进口保税原油21.9亿元;推进橡胶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落地,核定库容占全国仓库总库容的近70%,全国首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货物已在青岛进入保税交割库……

可以说,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青岛外贸竞争最为突出的新优势。

势:国家战略叠加

外贸本质上比拼的是跨境资源的整合能力。

去年,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为青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配置全球资源提供了重大平台和重要契机。依托国家战略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开放的青岛正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为我市外贸发展带来新机遇。

贸易兴不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便不便利。去年,青岛海关围绕“发挥高地引领作用,推动综合保税区转型发展”等五个方面出台28项服务措施,含金量高,给外贸发展带来政策利好;国家外汇管理局青岛市分局进一步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落实“放管服”和“证照分离”改革,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等10项改革试点政策;通关效率再提25%以上、代理班轮在港作业时间再降10%、“门到门”全程服务综合成本低于客户分段外包成本10%以上、提供贸易代理“零息服务”……青岛港接连推出的外贸集装箱业务“四承诺”“八保障”、全程物流“服务十条”等,分量十足、措施有力,给外贸企业带来实惠。

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获批以来,我市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享受到了便利。去年,青岛东泰兄弟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17吨冻虾抵达青岛前湾港自动化码头。货物抵港,急于提货的企业当天向海关进行了申报,很快就收到了放行信息。其实,早在这批货物自班轮卸下的那一刻,海关就对集装箱实施了先期机检,并经过智能审图系统研判,20秒内给出了放行指令。借着自贸试验区的东风,青岛外贸企业通关领域“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拓展,通关手续更少、效率更高正成为更多外贸企业的共识。

物流通道的通畅也让贸易更加活跃。在上合示范区内,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已开通中亚、中欧(莫斯科)、中欧(明斯克)、中蒙、东盟专线、中韩快线6条国际班列,开通国内班列40条,基本形成了“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东盟”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为我市对外贸易铺就了更加顺畅的物流“动脉”。

站上“新风口”,青岛的外贸主体队伍迅速壮大。去年,我市不断“加码”营造良好外贸发展环境,市商务局建立了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工作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一年下来,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首次突破了2万家,其中新增有实绩的外贸企业超过1000家,另储备新备案外贸企业5639家。这些新增、储备的外贸企业为青岛未来的贸易增长打好了地基,让我们有底气预测,青岛接下来的外贸成绩将更加亮眼。

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当下的青岛,站上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踏上了开放发展的“高速路”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