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敏,副教授,博士,文化产业硕士生导师,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产业教研室主任。
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用文化旅游的产业思维和文化空间的社会思维来重新审视博物馆这一特殊载体以及它所创造出的文化与价值。在规划建设中尤其要注意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其互动性与体验性,打造全浸式的“文化空间”。
一、博物馆的浸入式体验
文化部和旅游部的合并使得文化和旅游合二为一,这种融合趋势要求我们用文化旅游的特点和规律去建设博物馆。这种融合基于游客的心理,更多地迎合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博物馆也要提高它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使得参观者能够亲身体验其中,融入到博物馆的文化氛围中去。
从这一点看,国外主题公园的一个成功之道就是优秀的体验性。比如:在洛杉矶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中,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哈利波特神奇的魔法棒;在菲尼克斯乐器博物馆中,乐器一改展品冰冷的模样,而展现出亲和的态度,向所有参观者展示着乐器背后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这些环节的设置使得博物馆变成了一个可以体验的场所。
市北区拥有数量较多的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在展品陈列和文化输出方式上对游客心理层面的考虑与游客体验层面的关照较少,建议学习国外博物馆互动体验式的环节设置,从游客听觉、视觉、触觉全面出发,做成全浸式的体验博物馆。
二、作为第三空间的博物馆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社会空间分成三个层次:家庭空间、工作空间和两者之外的其他空间,即“第三空间”。“第三空间”是一个中性的、具有包容性的、让人忘记烦恼的、交流的地方。“第三空间”涵盖广泛,其中包括咖啡馆、酒吧、书吧、美容院、杂货店等。星巴克就是一个介于家与办公室之间的第三场所,其经营的精髓就是让顾客在享受咖啡的时刻,同时享受到放松的心情和愉悦的气氛。
作为“第三文化空间”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本质上也是一个“文化空间”。它吸收了奥登伯格三个空间理论中“第三空间”“轻松、自由、平等、交流”等特点。博物馆、图书馆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质并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而发挥作用。博物馆要想留住青少年,必须让其成为一个学习的空间、交流的空间、表演的空间、灵感的空间。
“第三文化空间”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更是很多图书馆正在进行的实践:
新加坡裕廊地区开在购物中心的图书馆
1996年3月新加坡政府在地铁站附近的裕廊坊开设了裕廊区域图书馆,开创性地将图书馆开进了购物中心,不仅让读者享受最大限度的方便,还把图书馆变成广大民众的时尚好去处。这个图书馆中的青少年活动空间、婚姻咨询站、电玩交流会等都很具特色。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免费婚礼厅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为市民提供特殊的婚礼服务,每场婚礼只收取约合人民币300元的场租费,同时还向新人赠送结婚礼物,基本上等同于免费。这一服务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去往图书馆。
美国盐湖城公共图书馆的“特色广场”
盐湖城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一座公共图书馆,更是一个巨大的室内公共空间,因此人们有时将其称为“广场”。在这座“广场”中,有别具一格的“阅读廊”,这里有天台花园,有会议厅、报告厅,还有商店、餐厅……盐湖城公共图书馆业已成为居民心中一个理想的公共活动场所。
三、以人为本的规划建设理念
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还要落实“以人为本”的规划建设理念,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为市民和访客的便利着想。国外公共场所的建设大多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任何的公共场所都能看到“老弱病残”的相关服务标识,这一点在我们国家却不多见。因此我们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历史奠定了城市的厚度,现代文化彰显了城市的宽度,但是细节决定了城市的高度,更决定城市的温度。
四、博物馆要有产业思维
这里的产业思维不仅仅指盈利,比如博物馆的衍生品为博物馆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指的是通过一种延伸的产业思维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带出这个空间,走向更广阔的外部空间中。博物馆虽然有时空限制,但是它的文化内涵是没有限制的。只有亲身体验、亲临其境,并通过某种方式将其转化并传播,才能够使其文化得以保存,使其价值得以发挥。要打造市北区城市文化的名片,也同样要有产业思维,一定要自下而上,睹物思人、睹物思校、睹物思城,百年青岛、记忆市北,“爱城主义”一定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
根据张黎敏在“城市文化·青岛论坛”(2018)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未经作者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