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城市文化 > 正文

胜日寻“芳”:成都方所书店

发布日期:2020-03-02    作者:孙洁     来源: 人类居住杂志    编辑:徐嘉琳     点击:

书店是城市的文化载体,也是市民的精神补给站。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书店,它们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是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的胜地。例如,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不仅是法国最活跃的文学场所,也被誉为世界文学青年的庇护所和乌托邦。经历了信息时代电子阅读的巨大冲击后,实体书店正在快速消失,但是近年一些“高颜值”、个性化、综合型书店又重新崭露头角,并且成为城市新的文艺名片。成都方所书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53D7A

大隐于市的智慧

书店,一直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知识的海洋,是一个清静安宁的世外桃源。当下为文艺青年所追捧的实体书店大多选址在远离城市商业中心的隐逸之处,例如位于南京五台山脚下的先锋书店,位于重庆南山之上的南之山书店等,但是方所书店是个例外。它位于成都市中心的远洋太古里商业街,旁边就是国际金融中心(IFS)大厦、古大圣慈寺以及繁华的春熙路商业街。一方面,便利的交通区位确保方所书店容易被探访者找到,同时闹市的人流量也能够保证书店的客流量,保证它顺利经营下去。另一方面,书店又通过藏于地下的巧妙设计,实现了与外界喧嚣的分隔,体现了中国古人大隐隐于市的智慧,只为静静等待有心之士探访。所以方所书店既拥抱城市,融入城市,借力城市,同时又清醒地和尘世浮华保持谨慎的距离。在选址上,方所书店赢了!

560E7

“高颜值”的书店建筑

保罗·卡拉克在《建筑美学的经济流通》一文中阐述了审美生产与经济价值再生产的关系。简单说,就是越漂亮的建筑具有越高的商业价值。外观的美感往往带给人最直接的视觉愉悦。方所书店的建筑设计可以用“外不惊艳,内有乾坤”来形容。地下空间先天就有一种神秘感,方所书店就位于地下,类似洞穴,入口处通过一条宛若时光传输机的电梯下至地下二层,给人一种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穿越的感觉。书店室内面积约4000 平方米,8 米挑高。在这巨大的开敞空间中,有37 根造型各异的柱子,几何切面,简洁、工业风、富有现代感。两侧墙面是两层书架长廊,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感。中部是图书和艺术品的展示台,吸引不少探访者驻足停留。书店内部的建筑材料采用朴素的清水混凝土、木板、玻璃、钢铁架,墙面、家具、地面都是土黄色,灯光也是柔和而温暖,营造了一种非常愉悦、舒服的阅读氛围。

61045

提供一种体验的文化综合体

自古以来,成都就是我国西南地区文化中心,在书法、诗歌、陶艺、音乐、刺绣等艺术领域都是自成一派。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在成都市产业结构转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以方所为代表的实体书店就是近年来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设施。事实上,方所是以图书为基础,涵盖服饰、家具、植物、玩具、工艺品、咖啡等多种物品和服务,将图书展示、阅读、展览、讲座、休闲、零售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的文化综合体。这使得阅读与其他休闲、娱乐的方式相结合,从单纯视觉体验扩展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感官体验。除了图书本身的内容、外观、质感、气味之外,整个书店的色彩、声音、气味、意境、阅读氛围都成为吸引读者的要素。所以当下的实体书店早已摆脱了靠图书销售盈利的模式,而是将场所体验作为最大卖点——将图书和咖啡、美食、红酒、园艺等结合在一起,将逛书店变成一种轻松、惬意、丰富、有收获的体验之旅。

588FB

  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功能

很难检验一两座书店到底在何种程度上重塑了市民的生活方式,这仍然是比较遥远的目标。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当下除了作家、文学爱好者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上逛书店,把书店当作约会、社交、观光、休闲的地方,习惯性参加书店举办的研讨会、艺术节、分享会等活动。2015年1月29日,成都方所书店正式开业,探访者趋之若鹜。的确,书店为这些追求文化品位的大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和交往空间。

国外一些书店还招纳义工、收留旅客、组织募捐等,使书店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公共场所、文化场所。即便绝大多数探访者只是在书店走廊上、台阶上、沙发上、站台前随意站一站、翻一翻、看一看、坐一坐,只是发呆、打发无聊时间,书店也发挥了它的场所价值。所谓文化熏陶可能正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样,无声浸润着干涸的心灵,提供了一种轻松、舒适的文化传播途径。如若父母带着子女逛书店,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也会想着带自己的子女逛书店,这便是书店在文化传承上的一种价值体现。

实体书店的小众主义路线

包括方所书店在内,当下中国特色实体书店基本都不再走大众路线,而是锁定大学生、白领和文化精英,或者说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方所书店的艺术品来源于世界各地,出自设计师之手,呈现出国际化、品牌化、高档化的特点,因而价格自然显得不亲民。

根据观察,真正在方所书店消费的群体并不多,即便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摆造型拍照,他们多数都是看看书就离开,停留在获得一种表层的审美体验。对于不具备相应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的市民来说,方所的意义以及未来仍然是一个未知。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学者认为实体书店是“商业化的乌托邦”,只为实现少数人想象的文化消费梦想,而非整个社会的文明与现代化。

如何能够让带有精英主义色彩的实体书店大众化,涌现出更多有品位、有特色却依然亲民、友好、可达的书店?归根结底,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经营者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例如英国长期对书店实行零税率政策,给予书店一段时间的补贴,利用地铁广告帮助其宣传、帮助其获得贷款,使得小型独立书店得到振兴,还采取了支持建立“小巴士”型流动书店,建立书店行业联盟,给予草根艺术家更多政策支持等等措施。这些做法对缓解我国目前传统实体书店快速消失的趋势具有借鉴价值。

近年除了成都方所书店,还有南京的先锋书店、杭州的麦家理想谷、苏州的诚品书店等实体书店越来越进入大众视野。它们已经标志着我国传统书店的转型和升级,展现出新的经济和社会活力。这些书店的数量和特色,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的市民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的标准之一,这些实体书店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福祉和精神文明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作者简介】 孙洁,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