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城市文化 > 正文

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发布日期:2020-04-13    作者:曹现强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编辑:徐嘉琳     点击: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市民满意度,化解新的社会矛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近些年取得的一些成果能较好地解释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基本情况。但是,已有研究在满意度水平评价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研究基于山东省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大规模电话访问调查数据(2017),对该省的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水平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研究运用简单算数平均法对该省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整体评价发现,该省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服务类别上的差异。就省级层面而言,公共安全、公共事业服务满意度较高,而社会保障和公共医疗服务满意度则较低。就市级层面而言,各城市内部的服务领域差异则大小不一。

其次,研究运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对该省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区域评价发现,该省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服务区域上的差异。就服务总体层面而言,城市之间的满意度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地理区域分布上总体呈现出东部沿海城市满意度相对较高,中部、南部和北部的内陆城市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就子类别服务层面而言,在各服务类别中城市之间的满意度水平差异也较大,其中,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和公共环境服务较为典型。

再次,研究又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影响该省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市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会受到城市和个人层面因素的双重影响。城市层面变量中人均GDP和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对于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人层面变量中居民期望值对满意度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学历水平越高的居民满意度评价越低,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市民与在其他单位工作的市民相比满意度评价低。市民对政府信任度和回应性评价越高,市民对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越高。城市层面变量和个人层面变量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差异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最后,研究基于公共服务供给侧视角提出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水平的政策建议,包括增加服务供给主体,采用多元服务供给方式;精准供给服务内容,确保服务供需匹配;明确服务供给权责,增强服务供给效能;开阔服务供给思维,创新服务供给技术;畅通服务供给沟通,提高服务供给参与度等。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