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建筑,早已不仅仅是人类建造用以生活生产的实用物理空间,还是一座城市最为直观的人文景观。城市建筑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文景观,是因为它与大自然造物不受精神主宰不同,人类创造的一切包括建筑都深刻留下了人类意识的印记。一座好的建筑物,以其优美的造型、巨大的体量、明快的色彩,以及建筑自身所表现出的象征、隐喻等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建筑美是城市美的突出表现。如果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什么样的建筑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从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到亭榭楼阁、大厦摩天,人类走过一段漫长的房屋建造史。古典时期,建筑讲究对称、规则,追求视觉和精神上的秩序感。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美的线条和其他一切美的形体都必须有对称的形式。这一古典时期的建筑美学标准,既与当时对力学的认识运用程度相适应,也与以建筑的秩序感对抗大自然的无序感的精神需求相契合。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建筑力学的突破运用,人类建筑不再简单遵循对称、规则的原则,各种非对称、不规则的建筑开始大量出现。同时,由于建筑能力的提高,有些普通建筑可以不限时间、不限空间地大量复制,由普通而平庸,由平庸而庸俗。
概括而言,当前城市建筑景观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追求形式。这一类建筑造型夸张,过于追求个性的张扬,城市形象的塑造缺乏整体思考。为形式而形式,以形式掩盖功能,以形式代替价值。单纯求新、求异的思想严重,而忽视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过强的建筑个性破坏了城市的整体景观。
二是千篇一律。这一类建筑造型普通,倒是对称、规则,但如模具化、标准化产品。最典型的是用预制件拼装而成的方盒子建筑,整齐、呆板、密集的单元式住宅楼群等。既无艺术内涵,也无当地特色。建筑千篇一律是让人感觉城市千篇一律的最大原因。
三是片面模仿。受困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学习追随心态,片面模仿西方城市建筑风格,有些国内城市甚至照搬复制国外的某些建筑形态。此类摹洋建筑建成后,既与周边景观不协调,也与当地文化特色相违和。
那么,在新型城镇化中不断发展的国内城市,坚持“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的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建筑?如何以美的建筑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一、把城市建筑作为城市人文景观进行营造。
城市景观包括城市自然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前者是城市所基本依托的自然界,包括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等,后者包括城市范围内所有人工建造的物质实体,如广场、街道、楼房、烟囱、电视塔、桥梁、隧道、古建筑、园林等等。城市建筑是一座城市最直观、最能够被观察到的人文景观。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人文景观,必须在与城市自然景观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把握好规模、密度、轮廓、比例、轴线、色调、动态等诸要素。比如密度。城市中心土地利用率高,建筑密度大,要注意增加市区公园、绿地等开阔性空间,做到大疏大密、疏密有度。比如轮廓。要将主要由城市建筑构成的立体轮廓和平面轮廓,完美反映城市在外部空间上的力度、层次、构图序列等表征。比如色调。传统建筑色调主要由建筑材料决定,泥坯建筑呈土黄色,山石建筑泛青光色。现代建筑材料丰富多元,建筑五光十色。要注意避免建筑色调过杂过艳,也要防止色调千篇一律使城市缺乏生气。
二、城市建筑应在共性与个性中寻求平衡。
古代由于经济、交通落后,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沟通十分有限,甚至趋近于无,不同地区的城市建筑呈现不同的地域特色。近代以来,世界交流日益频繁,文化禁闭打破,世界上各城市之间对建筑的学习、模仿、竞争迅速发展,建筑雷同和地域特色削弱的现象随之产生。
一味模仿不可取,反之一味复古也不可取。“叩其两端而执中”,要在充分保证城市建筑地方特色,特别是那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城市建筑景观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展现代城市建筑。需要注意的是,在强调保持城市建筑地域特色的同时,也不应把地域特色绝对化。我们不能把每一座城市的建筑都搞得富有特色,与众不同。
从建筑的特色景观与共性景观来看,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比如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与特色十分鲜明,但也表现出体形高峻、尖顶等共性因素。而作为建筑共性景观典型的单元式居民住宅楼,它本身的方盒子式的外形相对于其他外形的建筑物来同样是一种个性景观,但由于大体量和规格化,其个性无法形成城市建筑特色。由此可见,真正富有特色的城市建筑正是在共性景观的烘托下才显示出来的。
三、正确处理建筑与历史、地域、文化的关系。
建筑与历史。一座城市的建筑史就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史,也是这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史。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筑景观的延续性和变革性会强弱交替、互相作用,进而产生不同时代的建筑与城市景观表现风格。越是大城市,往往拥有越多不同时代的历史建筑遗存。同时,大城市又是新的建筑景观的扩散源,代表最新时代建筑景观。一座城市建筑的塑造过程,要贯穿于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规划设计中,这既对城市的面貌和个性特点归纳总结提炼的过程,更是继承发扬城市悠久历史的过程。
建筑与地域。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民俗民风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不同的文化传统。每一个地方都有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们根植于当地人们的生活之中,孕育着本土建筑文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墙”围合的空间无所不在,典型如北京四合院。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类似北京四合院这种深具地域特色的建筑遭到蚕食,反映了城市规划者、建设者对建筑地域性的忽视。近年来,也有不少城市提高了对地域性的重视,在建筑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建筑与文化。影响城市建筑的文化主要有地域文化、民族传统、历史积淀、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地域文化体现一个地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程度以及审视角度。民族传统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斗争中积累和发展起来并逐步演变形成的的规范和表现形式。历史积淀是指各地域、各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为群体所公认的文化成果。民风民俗是一个地方的人群都具有的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文化之一,影响着信仰者生活方方面面。文化不仅通过建筑来反映,而且还改变着建筑,二者相互作用。城市建筑不仅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价值,而且反映其精神价值、伦理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一座城市在规划设计什么样的建筑,营造什么样的建筑景观时,必须充分把握当地文化的内涵,防止出现审美偏差、价值偏差。